护理课堂丨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顾名思义就是进食或饮水吞咽时咽下困难,它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衰老、脑卒中、咽部和喉部肿瘤术后等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越来越多。
吞咽障碍除影响吃饭、造成全身营养不良,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部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正确的康复护理和照护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有效缩短住院疗程,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器官训练
1.腮部练习
闭嘴,鼓腮,维持5秒,放松,再将空气快速地在左右面颊内转移,重复5-10次。
2.唇部练习
患者吸气后发“wu”“yi”“a”等音,可缩唇吹气球、吹气泡等,通过发音训练口唇肌肉,能够增强声门闭锁功能以及呼吸控制。
3.舌练习
伸、缩、上下、左右摆动等练习,口腔内环行运动等,各持续5秒,重复5-10次,如果条件不允许,可改用被动舌部牵伸活动。
4.咀嚼练习
做咀嚼动作,重复训练。
5.下颌、面部及颊部运动
嘴巴张至最大,维持5秒,然后放松;
将下颌移至左/右边,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或做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开口说“呀”,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合上,重复10次;
闭嘴,鼓腮,维持5秒,放松;
张开口,舌尖抬到门牙背面,贴硬腭向后卷,即做卷舌运动,持续5-10次。
冷刺激
用压舌板刺激舌根后部,每天早中晚分别用冷棉棒对咽后壁、腭弓、舌后根、软腭部位进行刺激,以诱发吞咽反射,如果发生呛咳、恶心,则停止刺激。
冷刺激时,做吞咽动作。
如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每天3次,每次10分钟,至皮肤稍发红。
喉上提运动
对于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
吞咽时让患者以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置保持数秒。
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上抬。
对于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可以按摩其颈部、上推喉部,促进吞咽。
摄食训练
摄食训练适用于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误咽也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的患者,具体方法如下:
1.进食体位
能坐位不要平卧,能在餐桌上进餐不在床边;不能坐起的患者至少把床头抬高30度以上,头部前屈,喂食者位于健侧。
2.食物的选择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及吞咽障碍严重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咀嚼能力差的患者应少吃肉食或其他固体食物,多选择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蛋羹、浓汤等。
3.喂食方法
(1)站在患者健侧喂食,从1-4毫升开始,食团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成人每次进食量不宜超过300毫升,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翻身、扣背、吸痰等。
(2)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让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喂食。
(3)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喂少许水(1-2毫升),这样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并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但注意避免呛咳、误吸等意外的发生。
(4)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
(5)侧方吞咽:梨状隐窝是另一处吞咽后容易滞留食物的部位,通过颏部指向左、右侧的点头样吞咽动作,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
小贴士:进食前后做好口腔及咽部的清洁护理,以减少肺部感染。
(来源:康复六病区)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