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晚报】搭建ICU与普通病房间的生命桥梁

如何在ICU与普通病房之间实现患者的平稳过渡,让他们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一直是徐州市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团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经过不懈探索与实践,该科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不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还为重症康复医学科规范的制定作出重要贡献。在这里,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个体化康复的魅力,体验到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医疗。
重症康复作为介于ICU和普通病房之间的过渡阶段,承载着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康复服务的重要使命。医生们深知每一位患者的独特性,因此他们始终关注患者的个体化康复需求。从意识、呼吸、吞咽到肢体功能,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评估与规划。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段,如昏迷促醒技术、吞咽呼吸一体化康复技术、电动起立床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患者们得以在监护下逐步恢复功能,重拾生活的希望。
徐州市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之所以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离不开其专业的团队支持。科室拥有一支由资深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组成的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康复理念。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和紧密配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重症康复科还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更新康复理念和技术手段,致力于将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
徐州市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里还发生过许多令人感动和振奋的康复故事。张老汉因脑卒中导致瘫痪和昏迷,经ICU抢救后被送入重症康复科。刚来时,他气管切开,带着鼻饲管和尿管,虽然生命体征已经平稳,生活却完全无法自理。科室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康复评估,如昏迷量表、脑电图、呼吸吞咽功能等评估后,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音乐疗法、针刺等昏迷促醒技术,配合亲情呼唤,他逐渐恢复了意识。同时进行呼吸吞咽一体化训练、监护下站立床训练、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患者逐步改善了呼吸、吞咽和肢体功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下,最终他成功拔除所有管子,实现了从昏迷气管切开到清醒拔管转出重症康复科,最终达到步行回家的惊人转变。
重症康复科副主任王世雁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临床经验,越早进行康复干预,预后越好,也越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重症康复不仅是帮助患者恢复基本功能的过程,更是一个使患者重新与社会、家庭和自我建立联系的旅程。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支持,不仅可以为重症患者延长生命,更能为他们病后提供更加充实、有意义和高质量的生活。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