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课堂(十九):科学恢复,重获稳健步伐

时间:2025年4月9日阅读量:477 次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许多人在扭伤后因处理不当或康复不彻底,导致反复扭伤、慢性疼痛甚至关节炎。

  急性期处理(伤后48小时内):

  遵循 POLICE原则:

  1. Protection(保护):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

  2.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在疼痛允许下,尽早开始轻度活动(如脚趾画圈)。

  3.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避免冻伤。

  4. 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减轻肿胀。

  5. Elevation(抬高):将脚抬高至心脏以上,促进消肿。

  避免误区:  

  不要热敷或按摩急性期患处,可能加重出血。

  不要强行活动,但完全制动也可能延缓康复。

  康复训练阶段

  目标: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平衡能力)。

  1. 早期(1-2周)

  -活动度训练:踝泵练习(上下勾脚)、脚趾写字母。

  - 力量训练:弹力带抗阻训练(内翻、外翻、背屈、跖屈)。

  2. 中期(2-4周)

  -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从扶墙到独立)、平衡垫训练。

  - 强化训练:提踵练习(双脚→单脚)、抗阻内外翻。

  3.后期(4周后)

  - 功能性训练:慢跑、八字跑、跳跃落地稳定性练习。

  - 回归运动测试:需通过医生或康复师评估,确认无疼痛且肌力达健侧90%以上。

  预防再次扭伤

  1. 增强踝周肌肉:坚持平衡训练(如单腿闭眼站立)。

  2. 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时穿支撑性好的鞋,避免高跟鞋或底过软的鞋。

  3. 使用护具:高风险运动(如篮球)可佩戴护踝。

  4. 环境意识:避免在湿滑、不平整路面奔跑。

(供稿:康复治疗部)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