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时间(六十):世界血栓日:警惕 “隐形杀手” 血栓,科学防治护健康
时间:2025年10月10日阅读量:122 次
每年的10月13日是 “世界血栓日”。血栓,这个被称为 “隐形杀手” 的健康威胁,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不仅可能引发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更会导致肺栓塞、脑梗死等致命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认识血栓: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的固体质块,就像血管里的 “小塞子”,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通。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若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会引发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脑部血管,则会导致脑中风。静脉血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患者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达肺部,就可能引发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死亡率极高。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存在血栓高发风险却不自知。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办公室人群久坐工作)、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孕妇、产后女性以及有血栓家族史的人群,都是血栓的高危人群。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做好早期预防,是远离血栓的关键。
健康提示:这些血栓防治知识请收好
1.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对于需要长时间久坐或卧床的人群,要定时起身活动,每坐1小时左右,起身走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
3.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坚决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影响身体的凝血功能。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血栓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以及血管超声等项目,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
3.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坚决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影响身体的凝血功能。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血栓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以及血管超声等项目,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供稿:外科)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