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时间(六十一):改善吞咽障碍,享受健康生活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腔运送至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肿瘤都可能引发吞咽障碍;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吞咽功能也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吞咽障碍。口腔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食物在口腔内咀嚼、搅拌不充分,难以形成食团,或者食团无法顺利推送至咽部,患有吞咽障碍的人群可能会出现流口水、食物残留在口腔内等症状;咽期吞咽障碍最为危险,食物在通过咽部时容易误入气管,引发呛咳、误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食管期吞咽障碍则是食物在食管内传输受阻,可能会感到胸骨后疼痛、哽噎感,进食固体食物时尤为明显。
吞咽障碍带来的危害可不容小觑。患有吞咽障碍的人群往往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和水分,长期下来,营养不良、脱水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而误吸更是一大 “致命威胁”,食物或唾液误入气管,会引发吸入性肺炎,这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场致命的灾难。
二、居家吞咽障碍测试
洼田饮水测试是居家也可以用于自测吞咽障碍的一种方式,只需自行喝下30毫升温水,根据不同的吞咽表现结合评判标准可以反映初步判断自身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三、吞咽障碍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食物质地的重要性
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合理调整食物的质地和液体的性状,是保障患有吞咽障碍人群安全进食的关键。将固体食物变软,例如把米饭煮软、馒头泡软,肉剁成肉末、蔬菜煮烂切碎,避免带刺、带骨头的食物可以有效防治卡喉;但也要注意不能吃太稀的液体,例如白开水、米汤等,液体进食流速太快,容易呛,这时可以加入增稠剂将液体变得黏稠,降低流速,在吞咽时有足够的时间关闭气道,减少误吸的风险。
2.口腔护理的意义
吞咽障碍也会导致自身口腔自洁能力下降,食物残渣容易残留,细菌滋生,若不及时清理,这些细菌就可能随着吞咽进入呼吸道,引发肺炎。及时的漱口和刷牙可以有效清洁口腔,如果自身没力气刷牙,也可以用棉棒蘸温水擦拭牙齿、牙龈和手头,这样都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吞咽障碍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就一定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
(供稿:老年康复科)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