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晚报】心新生,肺活力:在康复医学中重燃生命之光

时间:2025年11月17日阅读量:46 次



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的心肺康复训练大厅里,一位截瘫加高血压病史且经历冠状动脉搭桥和全主动脉弓置换大手术的患者,正在治疗师的保护下,借助助行器缓慢而坚定地迈出步伐。他的血压、心率、血脂血糖均已达标,脸上洋溢着久违的乐观。谁能想到,就在一个月前,他刚转入该院时,还被定为“极高危”,生活无法自理。

患者一个月前刚刚经历了“单乳房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岛状吻合)+支架象鼻手术+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伴人工血管置换术+体外循环辅助开放性心脏手术”。即使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人看完这长达73字的手术名称也能大体理解患者经历了什么。

这一生命奇迹的创造,正是徐州市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主任何民及其团队,以“早期干预、个体规划”的先进理念,携手患者共同书写的康复篇章。

划出“安全红线”,为复杂重症康复托底

对于这样一位心脏大手术后合并截瘫且有多种基础病的复杂患者,传统的康复思路几乎无从下手。动,可能引发心衰;等,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同样致命。“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康复’,而是‘如何安全地康复’。”何民介绍,科室秉承“康复绝非亡羊补牢”的理念,将康复视为早期干预与预防一体化的过程,是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依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共识,为患者精准划定了“心脏安全红线”:严格监控静息与运动中的心率、血压波动,确保一切康复措施在安全区域内进行。同时兼顾冠脉搭桥和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分期康复重点及截瘫患者的康复流程,正是这条“红线”,为后续一切大胆而精细的康复方案提供了坚实的托底,让“治瘫”不“伤心”成为可能。

于细微处见真章,身心同治的个体化方案

在安全的前提下,一套融合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中医智慧的个体化方案得以展开。考虑到患者因为主动脉夹层导致的截瘫,下肢无法活动,团队初期在心肺监测的前提下将上肢训练打造成主战场,后续伴随着康复进步,下肢的康复力量训练从零到站立行走。呼吸训练与咳嗽训练也被赋予了守护生命的意义,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和血栓。

团队深谙“身心同治”之道。针对患者的抑郁同时伴有焦虑情绪与睡眠障碍,心理科介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以“入心坎”的语言帮助克服沮丧绝望,重建生活信心;中医针灸精准取穴,不仅缓解了截瘫带来的下肢麻木,也改善了心脏气血运行。这种从身体到心理的系统性调护,构成了患者快速康复的内在动力。

从“治病”到“治人”,融入生活的康复理念

何民强调,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回归日常生活,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患者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仅是治心脏病,更是治‘生活方式病’。”

秉持“不仅治病,更要治‘生活方式病’”的理念,医院推出了涵盖运动、营养、药物、心理睡眠、戒烟的“五大处方”,并创造性融入“中医管理”,形成特色。何主任指出,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高达60%,远超遗传等因素。因此,医院的康复教育始终贯穿“早期干预”的思想,希望公众理解,健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日常点滴的积累与守护。

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先进的设备与规范的流程是基础,但真正驱动生命奇迹的,是“以人为本,回归健康生活”的底线思维,和“一人一案,治心先治安全”的个体化匠心。医院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着每一位复杂重症患者,让“心新生,肺活力”从一句愿景,变为可感知的现实。

(来源:彭城晚报)

监制:王培安

总编:陶子奇

审核:于栋梁

编辑:夏 



事业单位